子女不仅是每个家庭延续血脉的重要载体,还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石。因此,生儿育女一直被视为人类最自然的责任和天职。现代社会中,通常大家都希望能够拥有儿女双全的家庭。然而,在古代,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,男人的体力通常是生产力的核心,家庭对男孩的渴望更为迫切。因为男孩不仅可以在家中承担更重的体力劳动,还能在成人后继续传宗接代,延续家族。而且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,生多少孩子完全由家庭决定,且社会普遍认为多子多福,家里子女越多就意味着越有福气。
在封建社会,若家中有男孩,无疑是值得庆祝的事。然而,如果一个家庭一连生下36个儿子,情况则大不相同,欢喜之情恐怕也会转为愁眉苦脸。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负担,生养这么多孩子所需的开支对一般家庭而言简直难以承受。
康熙年间的江南,一位地方小官员的家庭就因为这种特殊的情况引发了知府的关注。这个官员因待人诚恳、为官清廉,深得知府的器重。知府不仅对他关怀备至,俸禄也是相当优厚。某次,知府召他上公堂办事,结果发现他穿着破旧的衣衫,衣物褴褛,样子十分不修边幅。知府有些生气地训斥道:“我一直待你不薄,怎么你连一件新袍子都不舍得穿,反倒穿着这么破烂的衣服,是想让我丢脸吗?”
展开剩余67%听到主官的话,官员赶忙解释:“回禀大人,小的家境实在贫寒,真的并非装穷,故此穿成这样!”知府半信半疑,要求他详细说明原因。官员无奈,只好如实告知:“大人,您对我照顾有加,俸禄丰厚,但小的家中有三十六个儿子需要养活。子女开销巨大,光是日常生活的开支,就已经捉襟见肘,实在无法负担新衣服。”
知府听罢,竟忍不住笑了出来,问道:“你说你有三十六个儿子,那你究竟娶了多少妻子、多少妾室?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?”官员答道:“实不相瞒,小的只有一位妻子,三十六个儿子全是我与她所生。”
知府一愣,疑惑地追问:“你年纪未满四十,难道三四岁时就开始养儿子了?”官员笑着回应:“小的十八岁成婚,每年一胎,且每胎都是双胞胎。如今我已三十六岁,所以有了三十六个儿子!”
听完这个回答,知府顿时目瞪口呆,难以置信。虽然有些怀疑,但他决定继续追问:“你的这些儿子都健康吗?”官员坚决回答:“都非常健康!”
知府感到更加震惊,他决定亲眼看看这些孩子。于是命令这位小官员带着他的三十六个儿子前来。官员无奈,只得带着孩子们来到知府府邸。知府看见这些儿子们时,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:大儿子抱着小儿子,中儿子牵着小儿子的手,孩子们拥挤在一起,场面十分热闹。此时,知府终于确信,这位官员确实有这么多儿子。知府忍不住笑了很久,直至声嘶力竭。
接着,知府决定赏赐这位官员。他从府库中取出一百两银子作为赏赐,并写了一封公文上报给布政司和巡抚衙门。布政司和巡抚得知此事后也都感到惊讶,纷纷各自送来了一些礼物。这对夫妻18年里连续生下18对双胞胎,堪称古今少见,真是令人匪夷所思,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纪录。
然而,这一故事虽极具传奇色彩,却未能进入正史,更多地是成为了民间流传的野史。毕竟,连续十八对双胞胎的出生概率实在是太低了,令人怀疑这是否只是后人编织的传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